看個剛需盤也要驗資,這什么風氣

在上海,買不起房可能是正常的事,但如今別說買,可能連看房都有點困難。

因為,想進上海樓盤的樣板間,得先過了驗資幾百萬的門檻。

驗資過了還沒完,看個房要準備的資料可不少:戶口本,結婚證,離婚證,小孩出生證明...

這類事情,越來越多的發(fā)生在身邊那些想在上海買房的剛需身上。

他們有無奈,也有理解,更多的是不解:

看房,什么時候變成這么被動的一件事兒了?

剛需盤也要驗資,這是何時形成的一股風氣?

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事。

01

先從身邊兩個朋友“悲催”的看房經歷開始說起,他們就是被樓盤驗資中傷到的一群剛需。

朋友A最近終于攢夠了首付,拿到了上海房票,正在到處看房,想要趕緊上車一套房子。

可這位朋友呢,是第一次買房,啥也沒準備,對樓市也不熟,是典型的小白一枚。

正當他懷著想要到處多看看,多比較的時候,卻被上海一個總價不到500萬的剛需盤,擋在了售樓部門外。

置業(yè)顧問收到他的預約,是這樣回復的:

需要帶戶口本,結婚證,有小孩還要帶小孩的出生證明,還有160萬左右的資產證明截圖。

說白了,就是你得讓我看到你有購買力,我才允許你看我的房。 

他的第一次看房經歷是吃了閉門羹,很郁悶。最后無奈聯(lián)系了我們的兄弟賬號:魔都跑盤俠,幫忙找了熟悉的銷售才放行進去看到

而另一個朋友B呢就更慘,置業(yè)顧問在電話里,連他的名字都沒問,上來就劈里啪啦地先問了好多問題:“你是自己買房嗎?你預算多少?看什么哪個戶型,有沒有購房資格......”

其實,她只想問售樓處在哪,自己有空的時候,順道過去看個房而已。

用她的話說就是:“我既然都已經要去看房了,你就不能先告訴我售樓處在哪嗎?”

照理說顧客才是上帝,他們都搞不明白,為什么售樓處和置業(yè)顧問會設置那么多門檻,看個房就那么難

對于一個臨時想要看房的客戶,樣板間門口都沒踏進去,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要買什么戶型,又怎么會想要告訴你自己的預算是多少呢。

而且,對于剛需小白來說,他們可能是第一次接觸買房,目標是很茫然的,所以更需要多看多對比,并不是投資大牛,帶著目標而去,隨便看某個盤,就確定是自己想買的房子。

這就是上海樓市現(xiàn)在最真實的一幕:在驗資看房的潛規(guī)則里,你能不能進售樓處,能看到的是圖片,還是模型,或是實景樣板間,全然取決于你的資產家底厚度。

如果你在沒有驗資的情況下去看房,很可能要遭到銷售白眼,吃閉門羹,碰一鼻子灰,最后極其可能郁悶地回家。

似乎,只有要買才能看,最后看房都得先上驗資。

02

其實驗資,是從正兒八經的豪宅開始的。

“驗資看房”,最早還是出現(xiàn)在香港,是開發(fā)商針對個別豪宅樓盤出現(xiàn)的個別現(xiàn)象設置“門檻”,特定一些有身份的人群才能看房,用于篩選有效客戶需求。

在上海也是如此,除了湯臣一品,還有各種各樣的豪宅CEO盤,這些豪宅的稀缺性,獨特性,決定它們需要驗資,需要設置門檻,不能讓人人都進去參觀。

你想想,一個人人都能隨意去看的湯臣一品,它還能是湯臣一品嗎。

所以,不論是在上海也好,全國其他城市也好,看豪宅都得先驗資,并沒什么不妥,大家也習以為常。

豪宅憑什么豪宅,一定要極少數人,憑身份地位才能看,才顯得稀缺,畢竟豪宅就是為少數人定制的。

而豪宅驗資,也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方式,因為這樣的方式足以吊起看客們的胃口。

一旦開啟驗資,人們對這個樓盤到底長什么樣,就充滿了更大的好奇,試問,你想不想知道驗資千萬的房,到底得長啥樣?是不是墻壁地面都鑲滿了金,越是吊足胃口,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心理。

得不到永遠在騷動,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,越熱的盤越要驗資, 越驗資越能炒熱一個盤。

除此以外,還有些有短板,不追求熱度,希望低調賣房,也興驗資。

為了避免同行媒體參觀,害怕曝光,也怕同行挑出毛病。

比如戶型不好啦,外立面全玻璃幕墻等等,或者風水存在硬傷.....但凡這樣的缺點被大肆報道,對于項目來說是減分的。

但不論怎樣,驗資這事確實能夠篩選出有效的客戶需求,有助于開發(fā)商減少不必要的費用和成本,減少接待、詢價以及后期跟蹤成本。

放在這些特定樓盤身上,驗資是合理的。

03

現(xiàn)在,豪宅驗資的熱鬧,剛需盤也來湊。

且伴隨著上半年整個市場的供不應求,這種現(xiàn)象開始大行其道。

開發(fā)商預估到樂觀的銷售前景,所以會用驗資來篩選客戶,抬高門檻。

反正驗資看房的客戶那么多,你不來驗資,總有人來驗資,不差你一個。

就如同寶山的某剛需盤,不到百套房子一出來,驗資客戶接近700個。

達到1個人競爭一套房的比例。

當樓盤不愁賣的時候,就會一股浮躁之風,這樣的浮躁,從看房這環(huán)節(jié)開始擴散到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:看房的時候不接待,買房過程不理人,買完房之后也不維護客戶了....

因為市場太火了,顧客不再是上帝,而是房子在挑客戶,關系本末倒置了。

04

揣著幾百萬的買房人不受尊重,沒有隱私,這是什么風氣?

就像下圖中網友說的那樣:去看你一個樣板間,憑什么要給你登記我的身份證,憑什么要拿銀行卡給你驗資,你又不是公安局,這樣泄露了我的個人隱私!”

一上來就要亮出家底,拿著資產證明才能看房,買房人的隱私完全不受保護。

如果不交錢,先看看行不行?

那售樓人員的臉立馬拉長了,說了句您就自己慢慢看吧,就忙自己的事去了。

這樣的白眼,很多人都遭受過。

賣房越來越像相親,見面之前先通過各種方式,把你底牌亮出來,家底查清楚,否則就不要浪費大家時間。

美其名曰是不浪費時間,實際上是不尊重,這才是最讓客戶感到不適的地方。

但房子屬性畢竟是商品,購房者是消費者,可房子又是特殊的商品,它是相對有限的,稀缺的。

因此,拿著上百萬的資產出來的買房人,卻不如一個普普通通的消費者受待見,甚至還要遭人白眼,吃閉門羹。

掏出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積蓄的買房人,竟然成為了交易中最弱勢的一方,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:“憑什么”。

從驗資這事兒,我看到樓市的風氣變得越來越浮躁了。

05

其中最浮躁的,就是置業(yè)顧問對客戶的態(tài)度。

他們都想先篩選過一輪客戶,再服務客戶。

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?也對也不對。

對置業(yè)顧問來說,如果將篩選的過程前置,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,這對他們是有好處的。

因為可以節(jié)約時間,精準化。

但是作為服務行業(yè),這樣的邏輯就是對客戶的不尊重,缺乏專業(yè)態(tài)度。

如果連服務都做不好,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什么,這一行的口碑只會因為從業(yè)人員的不專業(yè),而越來越差。

所以,人們?yōu)槭裁凑f不喜歡中介,置業(yè)顧問,因為各行各業(yè)的口碑,都是從業(yè)人員自己攢出來的啊。

口碑,需要不僅僅是賣得好,銷量高,還要從業(yè)人員整體職業(yè)素養(yǎng)的提高。

售樓處+置業(yè)顧問,代表的是樓盤的門面。

售樓處本就不僅是銷售樓盤的場所,是接待、洽談業(yè)務的地方,實際的交易地點,它還是現(xiàn)場廣告宣傳的主要工具和樓盤形象展示的主要場所。

置業(yè)顧問就是在售樓處通過現(xiàn)場服務引導客戶購買,促進樓盤銷售,為客戶提供投資置業(yè)的專業(yè)化、顧問式服務的。

而售樓處和置業(yè)顧問的存在,正在背離初衷,售樓處開始預約才能開放,置業(yè)顧問做的是收集各種資料,驗資這事兒。

這樣急功近利的態(tài)度,導致了樓市風氣的變壞。

06

現(xiàn)在似乎客戶要多少有多少,賣房子不需要技巧,也不需要專業(yè)的時代。

但是市場有波峰也有低谷,這是自然規(guī)律。

未來行情沒有那么好的時候,橫盤時代的到來。那時候,客戶的地位和話語權自然會回來。

而那時,置業(yè)顧問的專業(yè)性就顯得尤為重要,到時候能不能憑本事吃飯,就看自己的服務夠不夠到位了。

可以確定的是,一個不專業(yè)的置業(yè)顧問,和這種嚴苛的驗資方式,會過度過濾掉一部分精準客戶。

應該是每一個樓盤能大大方方地面向每一個到訪的客戶,將自己的項目的優(yōu)勢,特點,產品統(tǒng)統(tǒng)展示出來,置業(yè)顧問提供更專業(yè),細致的服務,真正做到“顧問”二字。

一旦做到了,當市場改善當道,客戶越來越挑剔時,自己也能夠站穩(wěn)腳跟。

讓屬于這個行業(yè)口碑和真誠,慢慢被找回來,這才是樓市該有的風氣。
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

相關知識

看個剛需盤也要驗資,這什么風氣
西部剛需客的小戶型來了 盤點下半年預備入市的小戶型住宅盤
剛需買房指南曝光,速看!
剛需趕緊沖!到你們入場的時候了!
合肥開始搖號登記!購房者需要準備些什么?
廣東樓市:剛需還能投資買房嗎?未來的機會在哪
況偉大:建議降低房貸利率1-2個百分點,應允許剛需家庭延期還
今年的剛需買房,會成為“接盤俠”嗎?
深圳樓市嚴重分化:無房剛需的“福音”,改善剛需卻遇尷尬…
買房必讀!剛需買房的正確打開方式! ?

網址: 看個剛需盤也要驗資,這什么風氣 http://m.qpff.com.cn/newsview21122.html

推薦資訊